蛇年新春 三峡石博物馆迎来清华教授 共赏奇石瑰宝
万州区三峡石博物馆
蛇年新春,重庆万州区在和风细雨的轻抚下,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。2月2日上午9时,三峡石博物馆如往常一样准时开馆,静静地迎接八方来客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个看似普通的开馆日,却迎来了一位特殊而重要的客人——清华大学的何仕均教授。 
何仕均教授刚踏入博物馆大厅,便被眼前图案精美的三峡石深深吸引。博物馆展厅两侧,分别布置着“一带一路”和“美丽乡愁”两大系列展品。这些三峡石,均来自何仕均教授熟悉的家乡红砂碛、峨眉碛、关刀碛等碛坝,熟悉的产地让何教授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三峡石色彩斑斓、图案精美,令人称奇的是,石上纯天然形成的图案竟与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。无论是书法文字、山水人物,还是名家杰作、宋元古画,甚至名人肖像,都能在这些奇石上找到对应的主题。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万千景象,仿佛都被大自然巧妙地镌刻在了这些石头之上。何仕均教授不禁感慨,万州的奇石爱好者在三峡库区蓄水前,全力抢救这些精美三峡石,并成功争取到三峡石博物馆的设立,将长江母亲河赐予三峡人民的瑰宝妥善保护并传承,这是一件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。
何仕均教授在馆内的每一个展厅都驻足良久、细细观赏。大厅正中的奇石宴《满汉全席》,以假乱真,“色香味俱全”;长江之歌系列、文字石系列、主要石种系列、生态和谐系列等展厅内,何教授一边欣赏奇石,一边对其摆放和赏析提出独到见解。看到一枚名为《欢迎光临》的奇石,上面的图案似出土的兵马俑乐舞俑,何教授认为题文不符。三峡石收藏者何佳解释,因原放置在大门入口处才取此名。而在观赏名为《恩爱》的奇石时,何教授建议,鉴于石上有两个相亲相爱的人物和一座山,可取名《山盟海誓》或《恩爱如山》,如此解读,瞬间提升了奇石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。何教授丰富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,让在场众人受益匪浅,为三峡石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提升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。
何仕均教授称赞每一枚奇石都是经典,美得如诗如画。他强调,三峡石作为家乡独特的文化名片,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,扩大影响力。他满怀期待地表示,希望三峡石能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,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让这些精美的石头为全世界所知晓。
此次何仕均教授的到访,不仅为三峡石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,也为三峡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努力下,三峡石这一文化瑰宝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三峡文化的桥梁 。